top of page

中醫調理經痛全攻略:破解痛經成因與舒緩方法

已更新:4月1日


ree

每個月的那幾天,妳是不是也痛到懷疑人生?為什麼有些人輕鬆度過,而有些人卻痛得無法動彈?本篇從中西醫的角度,帶妳輕鬆解密「痛經」的真正原因,並提供最有效的舒緩方法,讓妳告別M痛,生理期不再痛苦!


🎯 痛經到底是怎麼回事?


痛經簡單來說,就是子宮肌肉收縮太用力了。為了把經血排乾淨子宮會進行收縮,就像擠牙膏一樣,但有時候擠太用力,就會讓妳痛得不想動。


✔ 西醫的角度:

  • 原發性痛經(多數人):

單純因為子宮收縮過強,讓供應血液的血管一縮,疼痛就來了。這通常從青春期開始,每次都來報到,但生完孩子後可能會改善!

  • 繼發性痛經(少數人):

可能是 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、骨盆腔發炎 等疾病導致的,這種痛經通常年紀越大越嚴重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,就要小心了!


✔ 中醫的角度:

在中醫理論有云「不通則痛」,痛經的根本原因通常與「氣血不通」有關,以下幾種情況最常見:

  • 氣滯血瘀型

特點: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 + 有血塊

原因:壓力大、愛生悶氣,導致氣血運行受阻,經血難排,就會痛!

  • 寒凝血瘀型

特點:冷痛+四肢冰冷

原因:愛喝凍飲、吃生冷食物,或冬天穿不夠衫導致寒氣入侵子宮,讓血流變慢,結果子宮「凍住了」,痛到不行!

  • 氣血虛弱型

特點:隱隱作痛+血量少 + 血色淡

原因:體質較虛弱、經常熬夜、營養不良,導致氣血不足,子宮「無力排血」,也會造成疼痛。


💡 痛經怎麼舒緩?中西醫大不同!


不用再迷茫,這裡有中醫+西醫的方法,讓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舒緩妙招!


🔥 西醫派:快速止痛不囉嗦!

止痛藥(NSAID類)—— 有效抑制「前列腺素」,讓子宮收縮別那麼「用力」

避孕藥 —— 調整荷爾蒙,讓子宮內膜不會長太厚,減少經血量,也能讓痛經緩解。


利申:以上資訊僅為科普知識,實際情況或藥物使用要先諮詢西醫喔!


🌿 中醫派:從根本調理,告別痛經!


暖宮—— 在家足浴泡腳、艾灸小腹,能溫暖子宮,改善「寒凝血瘀」型痛經。

中藥調理——根據不同體質,黎醫師會建議女生在月經前或月經後過來辨症診斷處方適當藥物,追源溯本,把痛經原因連根拔除

針灸—— 施針把導玫痛經的閉塞經絡打通,使氣血順暢運行,「通則不痛」



🎯日常護理

除了中醫西醫派,平常沒有嚴重痛經的女生們可以做一些小事,積少成多,把健康一點點養回來:

食補調養——


🔹 氣滯血瘀型:適合喝玫瑰花茶、紅糖薑茶,幫助活血化瘀。

🔹 寒凝血瘀型:多吃羊肉、桂圓、紅棗等溫熱食物,少吃冰冷食物。

🔹 氣血虛弱型:可以用黃耆、人參煮雞湯補氣養血。


熱敷肚子——用暖暖包放在小腹,讓血管擴張,幫助經血順利排出,就像給子宮「泡溫泉」,減少疼痛。

適量運動——輕度瑜伽、快走等能促進血液循環,讓經血順暢,緩解不適。


🚨 什麼情況下要趕快看醫生?

如果妳的痛經符合以下狀況,就要小心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卵巢囊腫 等器質性問題,建議馬上就醫:


❌ 疼痛劇烈到止痛藥無效,甚至影響工作、學習。

❌ 每次經血量大增,或月經變得超級不規律。

❌ 痛經一年比一年嚴重,且伴隨腰痠、性交疼痛等症狀。


🎯 結論: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和痛經說拜拜!

痛經雖然很惱人,但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舒緩,不論是西醫的快速止痛,還是中醫的治本調理,都能幫助妳改善! 但最重要的是,觀察自己的月經變化,如果痛經異常嚴重,一定要及早就醫,不要忍耐!








Comentarios


聯系網店客服

Online Shop Customer Hotline

​​+852 9531 0790​

TCM LAI Limited
15/F, Po Cheong Commercial Bldg,
29 Prat Ave, Tsim Sha Tsui, Hong Kong

 

尚蓁中醫診療中心

香港尖沙咀寶勒巷29號寶昌商業大廈15樓

電話: +852 9531 0790 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診症時間:

Weekday: 10am - 7pm

​​Saturday: 10am - 4pm

*By Reservation

免責聲明:

本網址所提供的資料(簡稱“資料”)只供參考之用。雖然我們已盡力確保這個網址上的“資料”的真實性,但本網頁並不對該等“資料”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。本網址上的“資料”亦不構成向瀏覽者推銷、邀請、提供或保證。

  • Whatsapp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hread

© 2022 by TCM Lai. Proudly created with Chat Foxy Company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