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腹瀉了,該立刻止瀉嗎?中醫師教你怎樣才是對的處理方法
- laikwaisan
- 3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2天前

案例
求診日期:24/4/2025
情況:
一名8歲男童,半個月前曾因感冒發燒,之後咳嗽持續未癒。2日前突然再次發燒,日瀉爛便十餘次,今晨體溫38度,同時出現腹痛與腹瀉,自早上至中午已瀉下4次稀爛大便,求診時精神疲倦、食欲不振。診脈時寸關脈浮滑,舌苔厚膩
經辨證,屬於餘邪未清、寒濕滯脾的情況,遂以解表和中、健脾化痰為原則,給予3劑中藥。服藥當晚,發熱退去,當天腹瀉次數共6次。次日早晨,大便中見少量血絲,上午瀉下2次後,腹瀉自然停止,及後恢復至每日1次成形便。精神與食欲逐漸改善,但咳嗽仍未完全痊癒,後續複診繼續以健脾化濕、理肺止咳的中藥調理。
這個案例,其實正好帶出三個重要健康課題,值得家長們多加了解與重視。
一、久咳耗氣,體虛容易引發其他病
中醫有句話:「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儲痰之器」小朋友這次再次發燒、腹瀉,其實與之前那場久咳密切相關。咳嗽拖久了,肺氣受損,進一步影響脾胃運作,使脾氣虛弱,生化之源不足,整體抵抗力隨之下降。痰咳久久不癒,代表人體免疫力仍處在虛弱時刻,這時候,一旦外感病毒或細菌再入侵,孩子的身體就容易出現新的病症。
尤其小兒「脾常不足」。兒童本來脾胃功能還在發育,免疫力比成人脆弱,一旦肺脾兩虛,就容易一病未癒又添新症。所以,家長切勿輕視久咳情況,「吽返好」本就不是人人都可做到。久咳不止,不僅傷身,也為日後反覆生病埋下隱患,必須及時處理和調理,才能保護孩子的根本健康。
二、腹瀉時,應辨證處理,不宜一味止瀉
孩子一拉肚子,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要「立刻止住」。但其實,腹瀉要不要立即止瀉要看情況。脾虛體弱的情況適宜止瀉,但外邪的話,《傷寒論》有「下之則安」之說,意指適當的腹瀉是清除體內不良物質或外來邪氣的一種方式,邪去腹瀉自會停止。
在這個病例中,孩子服藥後腹瀉次數沒有立刻明顯減少,而且仍時有腹痛,媽媽在診症後第二日因為看到大便有血絲,擔心地給我們傳送訊息,詢問要不要先看西醫吃一些止瀉藥再說。明白家長的擔心,所以醫師了解情況後給了兩個方案:一是去看西醫用西藥止瀉,二是繼續食中藥健脾怯邪。
要是強行止瀉沒有後果,我們不會貿然讓病人多痛苦一兩日,為何止瀉不一定是首要任務?
醫師常接觸的病例是腸胃炎強行止瀉後食欲不振和胃脹腹脹不適,這種情況輕則數日,重則變成長期胃脹、消化不良。由於這些情況最後也是可以服中藥調好,所以要看病人想怎麼選。因為小朋友精神好轉,食欲稍稍增加(有平日的一半),而且體溫已變回正常,有空間觀察多1-2日,所以詳細解釋後,家長選擇食完手頭的中藥再決定中還是西。
回診時,小朋友剛完成3劑中藥,已退燒、神清,腹瀉已自然停止,胃口回復,這正是身體「排邪轉安」的過程。身體排走邪氣後,只餘下一開始的咳痰,醫師繼續以健脾理肺化痰的方向善後。小朋友精神好到四處張望把玩診室的擺設,跟第一天疲倦的樣子已經完全兩回事。
中醫治療腹瀉,講究辨證、標本緩急,所謂急則治其標:如果孩子腹瀉同時伴有發燒、腹痛、大便氣味酸臭,多屬「外邪」,應先幫助身體把邪氣排乾淨;若孩子面色蒼白、手腳冰涼、精神萎靡,則屬「虛證」,這時保住正氣同時止瀉就是優先,選藥以健脾補氣止瀉。
所以,面對腹瀉,重點在於調整脾胃功能,讓身體恢復運化平衡,而不是一味壓制腹瀉次數。貿然使用止瀉藥,反而可能讓病邪滯留體內,轉為慢性腹瀉或腹脹,甚至影響脾腎健康。這種觀點其實也跟現代西醫取態一致,急性腸胃炎時,西醫不再一味給予止瀉藥,而是會視情況只給益生菌和電解質作支援,讓病人把病菌安全移除就自然好了。
三、病後調理,是孩子真正康復的關鍵
這位小朋友退燒止瀉後,精神、胃口雖有改善,但咳嗽還在,脾胃也未完全恢復。這就提醒我們,病後調養十分關鍵,不可忽略。中醫非常重視病後「善後」工作,特別是對於體質較弱、容易反覆生病的孩子,更應幫助他們補氣養血、健脾養肺,鞏固康復基礎。以下推薦一些健脾的膳食幫助孩子恢復強健體魄:
推薦藥膳:山藥蓮子百合粥
材料: 淮山(山藥)30克(鮮用100克)、蓮子15克、百合10克(鮮用30克)、白米100克。
做法: 山藥、蓮子浸泡1小時,百合洗淨。粳米洗淨後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鍋中,加足量水,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煮約40分鐘,至米爛粥稠即可。每日食用一次,連續7-10天。
功效: 健脾養胃、潤肺止咳,幫助孩子病後恢復元氣、改善胃口、減少咳嗽。
推薦湯水:四神湯
功效: 益氣健脾、補肺扶正,特別適合病後體虛、容易疲倦、免疫力下降的孩子。

此外,病後飲食應以清淡溫和為主,如小米粥、山藥泥、蓮藕湯等,避免生冷、油膩和刺激性食物,以保護脾胃功能,促進全面康復。也避免暴飲暴食,以免傷害消化功能。
兒童體質稚嫩,一場小病若調理不當,容易遷延為久咳、久瀉,甚至導致體質虛弱,反覆感病。中醫治療強調「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」,急症需解表祛邪,病退後更需健脾補肺,扶助正氣,使孩子真正康復,不留後患。
Комментари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