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眼問題不可忽視 及早處理保視力
- laikwaisan
- 2022年1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3月13日
都市人經常用眼過度,戴隱形眼鏡、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等等習慣,令乾眼症狀伴隨不少人,有些甚至滴人工淚液亦不能緩解。很多人以為滴眼藥水也解決不了問題就得一直忍耐不適,殊不知延誤醫治可損及視力。

乾眼症原因大約分兩種:
眼睛感染/發炎後覺得澀滯不爽。常見結膜/角膜炎症之後
眼淚水分泌減少,令眼球表面不夠濕潤或淚水分佈不均造成眼乾不適。
從醫者角度來看前者較易治,解決角結膜炎症後一般能自行恢復。令病人最困擾的是無原因地漸漸減少的淚水分泌,不停滴人工淚水都只能短暫抒緩不適,久用眼時甚至視物模糊,往往令人不得不暫時停下手邊的工作。
這時就需要從中醫角度著手理解,然後針對體質調理方能避免更嚴重的後果。中醫有兩個病症與乾眼症息息相關:
1)外感熱病而餘熱未清,隱藏在經絡中。 或病癒後出現肺陰不足的狀況,導致眼部失去油液滋養。這些情況就跟眼晴炎症/感染後出現的情況很相似,中醫稱為白澀症。
2)因生活習慣不好(例如用眼過度、經常哭泣、或酒色過度),身體陰血過度消耗,令津液不足不能濕潤眼球,中醫稱為神水將枯。
後者情況更值得都市人關注,因為這種大家不以為意的小症狀,其實代表眼球的營養供應跟不上損耗,眼內諸如晶狀體、視網膜等等重要結構將有可能因缺乏營養供應而提早退化。若忽視這種身體變化,或造成更嚴重眼科疾病,最終對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。
古代中醫眼科專書《審視瑤函》有云:
「 神水將枯禍不遲,更兼難識少人知,氣壅絡澀多干燥,莫待膏傷損及珠。」
告誡大家不要延誤處理乾眼問題,以免牽連至內眼就難治了。
現代醫學亦強調及早注重乾眼症,以防角結膜感染或潰瘍影響視力 。近代眼科專家把乾眼症分4級,由第一級輕症偶發症狀兼無結構性損害,到第4級持續眼乾澀痛、伴有角結膜潰瘍,治療難度逐步增加。
以下大家可作一個乾眼症自我評估:
若有以下其中一症狀,就可能有乾眼症問題,需要正視問題,及早尋求專業意見。
常感到眼睛乾澀、疲勞
眼皮常感到緊繃、沉重
眼睛常常發癢
眼睛模糊有異物感
眼睛有灼熱感、刺痛感
眼睛對光、風砂、煙等外在刺激很敏感
眼睛分泌物很黏稠
中醫小貼士
預防/調理方面,中西醫對眼科疾病各有所長,西醫擅長用儀器進行眼科病症的診斷,亦可處方各種外用眼藥水/ 人工淚水。 中醫則擅長內外用藥,除內服藥物外,輔以含有中藥成份的眼藥水,局部用藥、效力直達根源部位。再加上針灸,促進眼部血液循環, 由內到外改善眼乾問題。
當然個人眼部護理亦至關重要: 除注意眼晴休息外, 亦要減少傷陰傷肝的行為,不要常常哭泣,少食辛辣食物,減少房勞,不要捱夜。有些養肝明目的食物如杞子、 桑椹子、藍莓也可以多食。

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