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、大暑養生要點 (廿四節氣系列)
- laikwaisan
- 2024年7月2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月20日

情景一:
病人:醫師,最近天氣太熱了,喝點冰的真的很難避免喔!可以稍微破戒嗎?
醫師:你現在才問可否破戒就有點早了,你等過了夏天,或者到冬天可以吃冰了。
病人:(笑喊emoji) 竟然是冬天?
情景二:
病人:醫師,本來治療後一直都好好的,昨天開始突然夜尿多了3次,而且今早發現兩腳踝都腫了,看不見骨頭?怎麼會這樣?
經過一輪望聞問切後......
病人:丫對了,昨天大暑,我煲了冬瓜湯,這個可以繼續飲嗎?
醫師:我發現你水腫的原因了......
很多人會疑惑,夏至作為一年陽氣最盛的節氣,為何夏至之後會是氣溫更熱的小暑和大暑?溫度繼續攀升,吃冰的意欲更盛,但到診的病人反而會被告知此時更應喝熱飲、保護脾胃?到底這個時候要怎樣養生?
大小暑的陽氣流動

陽 > 陰
有說「物極必反」,夏至後,陽氣開始從外面往內收,大小暑時,陽氣大部份還在外面,所以身熱汗出、天氣炎熱仍是主調。以身體來說,體表陽氣旺盛,人們比較不怕冷(甚至怕熱),體內陽氣比較空虛,此時腸胃更易受涼,故而吃冰飲冷更易令人出現寒泄。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我會在情景一中,勸戒生冷。
陽氣往內流動
夏至過後,陽氣開始往內收了,所以再過一段時間,大家畏熱多汗的情況便會慢慢改善,另一邊廂,寒底的病人、或者裡有寒邪的人,蜜月期正在無聲無息地過去。
新冠肆虐後,大家體質多少會出現瘀阻痰濕,導致這個陽氣往內收的過程不太順利。以致很多病人反映,新冠後、打疫苗後身體漸漸走下坡,出現氣虛乏力、睡眠困難,頭暈頭痛、手腳冰冷甚至胸悶氣喘等等一系列亞健康狀態。有的人甚至在身體檢查時發現三高指數的不穩、冠心病等等。
附:天灸的真正原理
在這個時候,天灸就是最便利的養生方法,有說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,在這個陽氣旺盛的時間、敷貼中藥灸貼,使之後的陽氣往內流動更順暢,那冬天時體內就會有更豐沛的陽氣去保持身體經脈流暢,身體機能運轉正常就能令平時冬季加重的疾病沒那麼容易出現問題。
以上就是三伏天做天灸的原因,傳統上我們主要用來為呼吸系統疾病人士打好體質基礎,不過中醫講究「異病同治」,長新冠/新冠後遺症患者既然符合需要,我們也很推廌大家去做這個天灸。
小暑、大暑養生要點
忌飲食生冷
上面有說此時體內陽氣偏少,寒涼入胃更易傷伐陽氣,中焦過多陰寒的話,新陳代謝垃圾處理速度變慢,小肚子/啤哂肚就會出現,故而愛美人士必須注意喔。
還有情景二的情況,也是這一時節常見,尤其老人家愛消暑,但不顧體質的消暑方式反令身體不適。長期室內工作、長駐冷氣房、陽氣虛弱的人士,尤其夜尿多、大便不成形、手腳易冷之人,本就不需消暑,進食冬瓜湯、涼粉、五花茶等等消暑清熱之品,令陽氣更虛之後,一連串症狀就由此開始。
增酸減苦
一來因為夏季汗出較多,過汗則傷,故此進食酸梅、五味子等等食物/水果有助生津解渴,預防過汗傷陰。二來酸味主收,能幫助保護身體陽氣,以免散失。
其他作息注意事項跟立夏一樣,夏季宜外出遊玩,不宜長久處在靜態環境,以應陽氣。
Kommentare